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OVID-19研究

  • 474例新冠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殷紫薇;朱虹;凃乾;

    目的探究与新冠重型/危重型(重症)患者可能相关的风险指标,旨在能早期识别具有重型/危重型高风险指标的患者并及时做出适当的干预和调整。方法共纳入474例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回顾性观察轻型/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一般特征、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转归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究与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死率更高,年龄更大,病程更长。305名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单因素研究发现重型/危重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BUN)、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更高,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白球比、总蛋白降低,两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OR=1.706,95%CI(1.074,2.709),P=0.024;淋巴细胞计数OR=0.521,95%CI(0.342,0.792),P=0.002;BUN OR=1.054,95%CI(1.001,1.110),P=0.044;CRP OR=1.107,95%CI(1.024,1.197),P=0.011;LDH OR=1.004,95%CI(1.001,1.007),P=0.007。均为P <0.05。结论 COVID-19住院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病,BUN、CRP、LDH越高,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风险增加,对住院患者可加强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1年02期 v.49;No.172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474例新冠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殷紫薇;朱虹;凃乾;

    目的探究与新冠重型/危重型(重症)患者可能相关的风险指标,旨在能早期识别具有重型/危重型高风险指标的患者并及时做出适当的干预和调整。方法共纳入474例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回顾性观察轻型/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一般特征、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转归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究与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死率更高,年龄更大,病程更长。305名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单因素研究发现重型/危重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BUN)、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更高,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白球比、总蛋白降低,两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OR=1.706,95%CI(1.074,2.709),P=0.024;淋巴细胞计数OR=0.521,95%CI(0.342,0.792),P=0.002;BUN OR=1.054,95%CI(1.001,1.110),P=0.044;CRP OR=1.107,95%CI(1.024,1.197),P=0.011;LDH OR=1.004,95%CI(1.001,1.007),P=0.007。均为P <0.05。结论 COVID-19住院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病,BUN、CRP、LDH越高,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风险增加,对住院患者可加强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1年02期 v.49;No.172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消化系统表现的研究进展

    岳静茹;李忠霞;张姮;乔嘉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2019年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呈现大流行趋势,继而引发了大面积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全球各国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COVID-19已被确认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该病毒除侵犯呼吸系统外,还侵犯消化系统,主要引起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且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表明在患者粪便中也能检测到病毒RNA存在,甚至可在粪便中直接找到病毒。结合现有诊治指南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就COVID-19伴发消化系统表现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治疗及粪口传播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预防和治疗COVID-19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49;No.172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消化系统表现的研究进展

    岳静茹;李忠霞;张姮;乔嘉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2019年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呈现大流行趋势,继而引发了大面积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全球各国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COVID-19已被确认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该病毒除侵犯呼吸系统外,还侵犯消化系统,主要引起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且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表明在患者粪便中也能检测到病毒RNA存在,甚至可在粪便中直接找到病毒。结合现有诊治指南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就COVID-19伴发消化系统表现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治疗及粪口传播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预防和治疗COVID-19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49;No.172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OVID-19粪便传播可能性的研究

    李忠霞;岳静茹;张姮;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SARS-CoV-2主要通过飞沫和近距离接触进行传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肺泡中复制,引起肺中炎症反应加剧,损害肺组织,严重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肺炎,但有关报道发现部分患者伴随着胃肠道症状,在其粪便中也能检测到SARS-CoV-2的RNA,也可从粪便中分离到活病毒,这预示着粪便传播也是一种潜在的传播途径。通过检索2019年12月到2020年4月发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结合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粪便传播的报道,对COVID-19粪便传播的可能性进行阐述,并提出预防粪便传播造成的传染性病例和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2021年02期 v.49;No.172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OVID-19粪便传播可能性的研究

    李忠霞;岳静茹;张姮;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SARS-CoV-2主要通过飞沫和近距离接触进行传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肺泡中复制,引起肺中炎症反应加剧,损害肺组织,严重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肺炎,但有关报道发现部分患者伴随着胃肠道症状,在其粪便中也能检测到SARS-CoV-2的RNA,也可从粪便中分离到活病毒,这预示着粪便传播也是一种潜在的传播途径。通过检索2019年12月到2020年4月发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结合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粪便传播的报道,对COVID-19粪便传播的可能性进行阐述,并提出预防粪便传播造成的传染性病例和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2021年02期 v.49;No.172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数学

  • 两种特殊坐标系下Laplace算子的推导

    田大平;汪敏;

    根据黎曼流形上Laplace算子的定义式,将散度算子作用于黎曼流形上的光滑函数的梯度场,从而得到一个二阶椭圆微分算子。首先将黎曼流形特殊成欧氏空间,通过计算直接推导出三维欧氏空间中直角坐标系下的Laplace算子的表达式,然后应用欧氏空间中直角坐标系与柱坐标系以及球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公式,通过计算推导出Laplace算子分别在柱坐标系以及球坐标系下的具体表达式。

    2021年02期 v.49;No.17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特殊坐标系下Laplace算子的推导

    田大平;汪敏;

    根据黎曼流形上Laplace算子的定义式,将散度算子作用于黎曼流形上的光滑函数的梯度场,从而得到一个二阶椭圆微分算子。首先将黎曼流形特殊成欧氏空间,通过计算直接推导出三维欧氏空间中直角坐标系下的Laplace算子的表达式,然后应用欧氏空间中直角坐标系与柱坐标系以及球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公式,通过计算推导出Laplace算子分别在柱坐标系以及球坐标系下的具体表达式。

    2021年02期 v.49;No.17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随机波动模型下考虑劳动收入的最优消费投资问题研究

    姜奎;

    在随机波动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投资者带有劳动收入的最优消费和投资问题。首先建立模型,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获得相应的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其次考虑幂效用函数,利用分离变量的方法获得最优消费和投资的显式解,即最优消费c*(t)和最优投资π*(t)的函数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市场参数对最优消费投资策略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当瞬时波动率增加时最优投资比例减少,但消费水平增加;当风险厌恶因子增大时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减少,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减少消费支出;当投资者拥有一份劳动收入时,会影响投资者的消费投资决策。

    2021年02期 v.49;No.172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随机波动模型下考虑劳动收入的最优消费投资问题研究

    姜奎;

    在随机波动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投资者带有劳动收入的最优消费和投资问题。首先建立模型,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获得相应的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其次考虑幂效用函数,利用分离变量的方法获得最优消费和投资的显式解,即最优消费c*(t)和最优投资π*(t)的函数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市场参数对最优消费投资策略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当瞬时波动率增加时最优投资比例减少,但消费水平增加;当风险厌恶因子增大时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减少,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减少消费支出;当投资者拥有一份劳动收入时,会影响投资者的消费投资决策。

    2021年02期 v.49;No.172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化学工程

  • 活性炭吸附脱硫穿透模型的应用分析

    石零;孙少锋;朱中奎;常玉锋;刘晓烨;岳琳;安良;

    利用活性炭固定床吸附SO_2的吸附穿透数据,使用Slogistic函数法,结合Bohart-Adams模型,对吸附穿透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几种粒度活性炭吸附层的饱和度、中位吸附浓度吸附时间、Bohart-Adams模型拟合的关键参数和数学属性,并在中位浓度吸附时间基础上,给出了固定床设计的吸附时间与床厚度间的线性关系式。研究对固定床吸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1年02期 v.49;No.172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5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活性炭吸附脱硫穿透模型的应用分析

    石零;孙少锋;朱中奎;常玉锋;刘晓烨;岳琳;安良;

    利用活性炭固定床吸附SO_2的吸附穿透数据,使用Slogistic函数法,结合Bohart-Adams模型,对吸附穿透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几种粒度活性炭吸附层的饱和度、中位吸附浓度吸附时间、Bohart-Adams模型拟合的关键参数和数学属性,并在中位浓度吸附时间基础上,给出了固定床设计的吸附时间与床厚度间的线性关系式。研究对固定床吸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1年02期 v.49;No.172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5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特辛基苯酚在Cu-MOF/MWCNT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林谦;黄小洲;黄迪惠;

    应用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Cu-MOF与MWCNTs,然后制备Cu-MOF/MWCNTs复合材料。将制备得到的Cu-MOF/MWCNTs复合材料滴涂到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CV)探究对特辛基苯酚(POP)在Cu-MOF/MWCNT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用Cu-MOF/MWCNTs修饰的电极对POP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POP在该电极上的反应受吸附控制,其氧化峰电流与POP的浓度在1~50μmol/L区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ΔI=-7.965 82-0.898 21C(R2=0.997 1),方法检出限(S/N=3)为9.51×10~(-7)mol/L。用该分析方法检测一次性聚苯乙烯塑料餐盒的样品,POP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9%~10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2%~4.00%。

    2021年02期 v.49;No.172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特辛基苯酚在Cu-MOF/MWCNT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林谦;黄小洲;黄迪惠;

    应用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Cu-MOF与MWCNTs,然后制备Cu-MOF/MWCNTs复合材料。将制备得到的Cu-MOF/MWCNTs复合材料滴涂到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CV)探究对特辛基苯酚(POP)在Cu-MOF/MWCNT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用Cu-MOF/MWCNTs修饰的电极对POP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POP在该电极上的反应受吸附控制,其氧化峰电流与POP的浓度在1~50μmol/L区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ΔI=-7.965 82-0.898 21C(R2=0.997 1),方法检出限(S/N=3)为9.51×10~(-7)mol/L。用该分析方法检测一次性聚苯乙烯塑料餐盒的样品,POP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9%~10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2%~4.00%。

    2021年02期 v.49;No.172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消毒副产物数据库网络平台的构建和使用

    谢继道;李子漪;马艳飞;樊容;周磊;杨泽彪;杨小秋;郑琦;

    针对目前消毒副产物(DBPs)信息分散且不易查询的状况,构建了DBPs数据库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对已有的900多种DBPs的信息进行了整理集合,上传至由MyEclipse+MySQL+Tomcat的动态网站技术制作的系统平台。通过该网络平台可以对DBPs进行精确或者模糊查询,得到目标物质的分子式、测定方式、消毒方式等内容,为了解此类物质并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和去除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49;No.172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毒副产物数据库网络平台的构建和使用

    谢继道;李子漪;马艳飞;樊容;周磊;杨泽彪;杨小秋;郑琦;

    针对目前消毒副产物(DBPs)信息分散且不易查询的状况,构建了DBPs数据库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对已有的900多种DBPs的信息进行了整理集合,上传至由MyEclipse+MySQL+Tomcat的动态网站技术制作的系统平台。通过该网络平台可以对DBPs进行精确或者模糊查询,得到目标物质的分子式、测定方式、消毒方式等内容,为了解此类物质并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和去除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49;No.172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科学

  • 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土壤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曾长立;刘丽;田雪婷;戴希刚;宁婷婷;丁建军;

    以‘中豌四号’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闲稻田上采用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种植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两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培肥冬闲稻田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下种植接种或不接种根瘤菌均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免耕处理及翻耕-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耕作方式与接种均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免耕-接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免耕处理可显著提高速效钾的含量,而接种根瘤菌则无此效果。免耕-接种和免耕-不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细菌数量,但只有前者可显著提高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免耕-接种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嫩荚产量和籽粒产量,而在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不管是免耕还是翻耕下,接种处理后均可显著提高豌豆粗蛋白含量与粗纤维含量。进一步的主效作用分析表明:耕作方式效应在对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放线菌与真菌数量上起主导作用;而接种效应则在对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细菌数量、单株荚数、嫩荚和籽粒产量、粗蛋白与粗纤维含量上占主导作用;在对嫩荚和籽粒产量影响上,耕作方式与接种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

    2021年02期 v.49;No.172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土壤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曾长立;刘丽;田雪婷;戴希刚;宁婷婷;丁建军;

    以‘中豌四号’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闲稻田上采用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种植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两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培肥冬闲稻田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下种植接种或不接种根瘤菌均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免耕处理及翻耕-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耕作方式与接种均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免耕-接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免耕处理可显著提高速效钾的含量,而接种根瘤菌则无此效果。免耕-接种和免耕-不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细菌数量,但只有前者可显著提高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免耕-接种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嫩荚产量和籽粒产量,而在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不管是免耕还是翻耕下,接种处理后均可显著提高豌豆粗蛋白含量与粗纤维含量。进一步的主效作用分析表明:耕作方式效应在对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放线菌与真菌数量上起主导作用;而接种效应则在对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细菌数量、单株荚数、嫩荚和籽粒产量、粗蛋白与粗纤维含量上占主导作用;在对嫩荚和籽粒产量影响上,耕作方式与接种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

    2021年02期 v.49;No.172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白芨种子萌发及无菌苗移栽成活影响因素研究

    邹欢欢;程明圣;邹娜;

    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不同尺寸育苗袋对白芨无菌苗移栽成活的影响以及遮荫强度对白芨容器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方式处理的白芨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但固体BJ4培养基中的球茎大于其他处理。育苗袋以较大规格(16 cm×20 cm)处理的无菌苗平均成活率及生长量较好。就遮荫强度而言,四针的遮阳网更利于白芨容器苗的成活和生长,移栽两个月后成活率为60%,平均株高为5.65 cm,而无遮荫状态不适合白芨容器苗的生长。

    2021年02期 v.49;No.17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芨种子萌发及无菌苗移栽成活影响因素研究

    邹欢欢;程明圣;邹娜;

    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不同尺寸育苗袋对白芨无菌苗移栽成活的影响以及遮荫强度对白芨容器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方式处理的白芨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但固体BJ4培养基中的球茎大于其他处理。育苗袋以较大规格(16 cm×20 cm)处理的无菌苗平均成活率及生长量较好。就遮荫强度而言,四针的遮阳网更利于白芨容器苗的成活和生长,移栽两个月后成活率为60%,平均株高为5.65 cm,而无遮荫状态不适合白芨容器苗的生长。

    2021年02期 v.49;No.17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 基于SD卡的FAT32文件系统可靠性设计

    卢俊辉;刘旗;史丽娟;

    分析了FAT32文件系统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预留FDT空间使得FDT和DATA顺序存储,防止FDT和DATA互相穿插;增加DBR扇区数量实现空闲簇号循环冗余递增存储;对DBR、FAT和FDT进行必要的格式检错和纠错,有效地提高了FAT32文件系统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021年02期 v.49;No.172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D卡的FAT32文件系统可靠性设计

    卢俊辉;刘旗;史丽娟;

    分析了FAT32文件系统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预留FDT空间使得FDT和DATA顺序存储,防止FDT和DATA互相穿插;增加DBR扇区数量实现空闲簇号循环冗余递增存储;对DBR、FAT和FDT进行必要的格式检错和纠错,有效地提高了FAT32文件系统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021年02期 v.49;No.172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STM32单片机与西门子Smart 700触摸屏通信的实现

    李鹏;王莉;

    建立了STM32单片机与Smart 700触摸屏的通信,分析了Modbus RTU通信协议的指令组成和格式、Smart 700触摸屏的基本通信方式、STM32单片机的通信特点,提出了STM32单片机通信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平台测试STM32单片机与Smart 700触摸屏间的Modbus RTU通信可靠性,实验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2021年02期 v.49;No.172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0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STM32单片机与西门子Smart 700触摸屏通信的实现

    李鹏;王莉;

    建立了STM32单片机与Smart 700触摸屏的通信,分析了Modbus RTU通信协议的指令组成和格式、Smart 700触摸屏的基本通信方式、STM32单片机的通信特点,提出了STM32单片机通信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平台测试STM32单片机与Smart 700触摸屏间的Modbus RTU通信可靠性,实验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2021年02期 v.49;No.172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0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